:::
首頁
研究計畫摘要
水稻田存在效果之研究一桃園農田水利會灌區個案
Plan Name
An Impact Study on the Irrig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Change - Case Study of the Irrigated Area Under Taoyuan Irrigation Association
計畫編號
86-4-02
類別
農業環境保育類
摘要
農業,不僅是一項生產事業,更肩負維護生態平衡、保障糧食安全、提供開闊生活空間與綠色景觀等生活及生態方面的任務,其定位可謂「國家經濟基本的產業,社會進步的基石」。為確保國內糧食安全,穩定供需與糧價,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範,與兼顧農民福祉與地區生態、生活環境之維護,農委會一改以往提高農作物生產為主要目標,而積極採獎勵第二期作休耕水稻田改以稻田蓄水以維護生態環境,並將該措施納入「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」直接給付項目,稱之為「綠色補貼」。該措施不但可維持休耕的水稻田保持可耕作狀態,亦可提供調洪蓄水空間、涵養補注地下水資源,不僅維護農地永續利用,確保國人糧食安全,並兼顧生態及生活等機能的發揮。目前農委會正積極透過媒體宣導、實際的示範與推廣該新理念及新做法,以期社會大眾能共同維護農地資源的永續經營,共創國人「安定」、「自然」、「尊嚴」的發展與生活空間。 本研究鑑於桃園地區的農地以栽培水稻為主,桃園農田水利會基於桃園台地地利之便,整體灌溉系統在貯水池和回歸水的充份利用下,極具特色,未來加入WTO後,稻米將逐年開放進口,對桃園地區的水稻產業,勢必帶來相當嚴重的衝擊。準此,文中乃以桃園灌區為研究範圍,統計所用灌溉面積於民國84年計約25,983公頃,依此深入探討和分析水稻田所具生產、生活及生態等機能可量化與不可量化效益,以反應水稻田存在之重要性。
計畫主持人
楊垣進 、陳連勝
Project Director
Yuan-Jine Yang,Lian-Sheng Chen
關鍵字
生產、生活、生態、WTO的衝擊、綠色補貼
成果報告
回頂部